如此内容与繁体中文版本有差异,则以繁体中文版本为准。 |
二零一九年度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 |
|
二零一九年度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
2020年10月7日
校长黄玉山教授致辞
副校监李业广博士丶校董会主席黄奕鉴先生丶各位荣誉博士丶各位同事丶各位来宾:
欢迎莅临本校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
今天的典礼非常特别,而且难忘,固然因为它的意义,也因为它的时间性。典礼原订去年十一月举行,但因为当时的社会事件而改至今天。正如当时改期是不能预计,同时也不知道今天香港会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
在过去两个多月来,我们看见疫情严重影响武汉及其他地方,成千上万的人受到感染,很多人更失去性命。同时,我们看见中国政府采取果断及前所未有的措施,封锁了一个大型城市,从而阻止致命病毒向世界爆发。我们也目睹在国家的每一个省份里,数以千计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以及大量的物资被动员起来去支援武汉,表现了人民的关爱及国民的团结。我们深信,在强力的措施和大家的支持下,疫情会结束,生活也会重回正轨。
这个疫情提醒我们,人类要面对不断和未知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努力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且要在知识上不断突破,才能面对前面种种挑战。香港公开大学每年均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予杰出人士,以表彰他们对社会的伟大贡献,他们亦与本校抱有同一愿景:为创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今年将有三位荣誉博士获颁授学位,按姓氏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如下:
卢煜明教授,现身兼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系教授丶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丶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卢教授凭藉先进分子化学诊断技术丶非侵入性产前诊断丶癌症生物标记等方面的突破性研究而享誉全球。
第二位是香港公开大学前校董会副主席杨绍信先生。杨先生是知名会计师,一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包括公益金和香港赛马会等;更为本校发展贡献良多,包括参与常盛街新校园项目的统筹工作。
最後一位是兰桂坊集团主席,以及海洋公园前董事局主席,盛智文博士。盛博士居港40多年,不但热心公益丶回馈社区,更为本地娱乐丶酒店丶旅游业的发展贡献殊伟。
在此衷心欢迎三位社会贤达加入香港公开大学大家庭。
在社会要面对种种挑战的情况下,我希望藉此机会与在座各位讨论多年来与本人关系密切的领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信各位都知道,香港高等教育系统依循西方规范。早於十六世纪,西方教育制度已开始略具形式。但直到十九世纪,尽管教育系统逐渐包括其他科目,有关基督教的思想在大学教育中仍占重要角色。现代大学模式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逐渐成形,宗教在大学课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渐渐淡化,大学後来专注於寻求在科学和其他学科领域之中的真理。
大学的目标随着时间而演变:从赞颂创世主,转变为追求真理和获取知识。我们现在常说「教育」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但也有人主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须以实践所学丶服务社会为目的。其实学术界也曾经争论,究竟大学应该守护理性,还是推动社会变革。
那麽,高等教育究竟应重视知识还是实效?对我来说,这问题并无价值,因为知识和实效都是真正教育的成果。除了教授知识,高等教育确能达致实用的果效:首先,教育为社会培育,并提供必要的人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教育促进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有助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一所大学要对外在环境保持反应敏锐,须不断自我适应丶调适和改造。换句话说,大学必须与时并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经条件,并满足学生分秒变化的学习需求。
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教统会)於2000年对香港的教育体系进行全面检讨,提出教育发展建议,并发布《21世纪教育蓝图》,强调全面多元的教育系统对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极为重要。
团结香港基金对香港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另一次检讨,并在去年发布报告,重申教育的两个目标:
1. 全面丶灵活:教育应尽量减少标签效应,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并灵活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培养各种人才。
2. 针对社会丶前瞻视野:教育应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互相匹配,培养学生创意丶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
该基金会表示,香港的高等教育系统正面临两项关键挑战:第一,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失衡;第二丶科技革新导致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增,而香港在这方面人才正正严重不足。为提升以学位为重点的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基金会提倡加强应用教育的发展,目的在於为相关行业带来实效及和影响。
很庆幸香港公开大学能够回应社会不同时期的需要。香港公开大学於1989年成立,最初以提供遥距课程为主,以满足当时的教育需要;如今已跃升为一所活力充沛的正规大学,提供各种学科的全日制优质教育。本校的使命是促进学习和知识的发展,以满足学生的期望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侧重实用和专业课程。
由於本校旨在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因而使香港公开大学在香港高等教育领域中别树一帜。公开大学从政府「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中获得庞大的资助,也引证了本校在满足社会人力需求方面的卓越成就。该资助计划鼓励教育机构提供课程,以支持本地特定界别的人力需求。香港公开大学成为获资助最多的机构,共获全数资助名额的三分之一。
就学术范畴而言,除了提供优质教学外,本校在研究方面也成绩斐然。在研究资助局属下成立的「本地自资学位界别竞逐研究资助」计划中,香港公开大学获得总资助额排名第一,而在这学年所有14家合资格的院校中,获批的研究项目也占最多。
在讨论过本校的学术课程特色後,我必须指出,公开大学的教与学远远超出以实践或职业为本的导向。我们正迈向知识型社会,各学科的毕业生均须具备跨学科知识,以及灵活创新的思维。此外,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教育更应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有见及此,除正规课程外,本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和体验学习,包括各种本地和海外发展机会,以开拓学生在课堂以外的世界视野。
展望将来,本校必须为社会面临的变化作好准备,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去年,本校在进行全面详尽检讨後,制定了最新的《2019-2023五年策略计划》。该计划所列出的重点,均涵盖务实的愿景和目标。在这策略计划下,公开大学会继续与时并进,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及学生的学习期望。
最後,本人谨以这份具前瞻性的策略计划作结,并再次藉此机会祝贺及欢迎三位贡献良多的荣誉博士。期待你们继续为本校提供宝贵意见和恳切指导。
多谢各位。
|
部门:
校长室 ( po@ouhk.edu.hk )
更新日期: Dec 0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