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内容与繁体中文版本有差异,则以繁体中文版本为准。 |
香港公开大学第二十三届毕业典礼 校长黄玉山教授讲辞 |
|
香港公开大学第二十三届毕业典礼
校长黄玉山教授讲辞
2014年12月8日
副校监先生丶校董会主席丶各位校董会成员丶各位嘉宾丶毕业同学们丶同事们丶女士们丶先生们:
首先,让我诚挚地祝贺四位获颁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杰出人士。他们为郑李锦芬女士丶周一岳医生丶梁智仁教授及锺秉林教授。香港公开大学非常荣幸能够得到以上四位杰出人士加入本校的大家庭。本人期望着他们日後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本校的发展。
2014年对公大而言别具意义。本年香港公开大学庆祝创校25周年,而今天我们聚首一堂,庆贺各位毕业生的大日子。您们将会成为公大校友大家庭的一份子,现时成员人数已届80,000。您们付出的辛勤努力终於取得了成果。对於遥距课程及全日制学位课程的毕业生而言,家人丶父母丶挚爱以及好友的支持,可以说是支持您们的最大动力,使您们在繁忙的事务之外,仍能专心学业丶实现理想。对在座各位毕业生,以至您们的家人及好友,今日是见证您们取得成果的重要一天。
对於全日制学位课程的毕业生,您们可能是初出茅庐,刚刚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您们将需要走出校园和家庭的温室环境,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我相信您们从公大所获得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将有助您谱出事业发展成功的第一章。
各位毕业同学,在今年九月的开学礼上,我曾与一年级新同学分享过一些关於处世做人的看法。今天我也想与你们分享一下。踏入社会工作之後,你们更加要建立自信。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没有自信,便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在工作岗位上只要沉实苦干,不屈不挠,是一定能够成功的。有科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其实很小,最大的差距在於“坚持”。我相信在“社会大学”这条新的起跑线上,只要努力以赴,贵在坚持,一定可以创出佳绩。
其次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应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善於独立思考才能养成独立人格,凡事要问个为什麽。时下香港社会流行“跟风”丶“口号化”丶“简单化”,青年人对事物要勇於思考及分辨。当然,独立思考不等於独断独行,相反要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学懂欣赏别人的优点。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教授毕生推动“兼容并包”,就是要我们有宽广的胸怀去容纳不同意见。所谓“海纳百川,能容乃大”,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社会上流行凡事苛责於人,很少要求自己,把中国原来的传统美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变成“严以责人,宽以待己”。这种情况令人忧虑,希望你们学懂包容,擅於尊重别人。
以下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对香港高等教育的一些看法。在过往的年代中,资料和讯息都得来不易,所以大学教育的最主要功能就是由教授向学生传授知识。个人丶企业以至经济的竞争力也取决於所获得资讯的多寡。能够独占关键资料者,往往就是赢家。
然而,时移世易,过去几十年,资讯已经变得可以在互联网或各种媒体上轻易取得。社交媒体的出现,意味着讯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传遍各方。事实上,资讯并无短缺的问题。无时无刻,我们都会受到大量讯息的轰炸,甚至会感到不知所措。更令人烦恼的是,当中不少资料是互有矛盾的。
正因如此,大学的角色已由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分析能力及批判思考的培养。在不少的学科中,创新及创意已变得举足轻重,而这也是我们希望公大毕业生能够具备的。
现在,且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香港的高等教育自2000年教育改革以来的发展。当时特区政府承诺透过鼓励私人营运方式提供专上学位课程,在十年之内将专上教育的普及率由百分之十八增加到六成。迄今,学士学位的普及率已达到百分之三十八点四,而加上副学士学位在内,比率更达七成。无论对於政府或高等教育界而言,这都是一项值得庆贺的成就,这亦标志着香港高等教育在短短的十年间取得丰硕的成果。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商界丶家长以及学生等持份者,都应该与政府携手发展教育的宏大事业。香港特区政府现时每年投资高达170亿元,支持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所资助的八大院校,这数额庞大的教育投资,亦只能令高等教育普及率达到两成。因此,如果社会大众希望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及提供更多学位,亦只有透过自资模式来实现这目标。
大部份人都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相当成功。在此我们可以将该国的教育制度与香港的作一对照。美国的教育体系拥有三百年的历史,现时许多享负盛名的私立大学,都是由规模甚小的学院发展而成的。这些院校从未获得政府任何形式的定期资助,其资金来自三大来源:学费丶基金以及政府和私人的研究资助。此等大学因为质素甚佳丶遐迩闻名,所以能够吸引全球各地最出色的教授以及最优秀的学生前来开展研究或就读。州立大学及社区学院等公立院校在较後时间才相继出现,它们都有接受政府的资助,而学费也远比私立大学为低。借得留意的是,着名私立大学以及公立大学系统都得以和谐共存,反映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当全面及平衡的。
至於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途径,可以说是与美国的截然相反。与美国先私後公不同,香港八所由公帑资助的教资会院校却是率先出现,其後才有私立或自资院校。不像美国的私立大学收费昂贵,教资会院校所收取的学费非常低廉,主要开支由公帑支付。与其他国家相比,香港公立及私立高校的情况可以说是出现了「错配」,能力较高丶较能支付高昂学费的学生,却入读学费便宜的政府资助院校。
纵使私立及自资院校在香港的高等教育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却面对着极大的挑战。它们需要与条件较佳的教资会院校竞争,而来自社会的财政支持也得来不易。况且,这些院校亦缺乏善长仁翁设立的基金作後盾。加上入读自资院校的学生大多为普通家庭的子弟,所以院校亦不能大幅增加学费,尽管理论上可以这样做。另外,为了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师资的质素以及校园设施也要与资助院校相若,因而资金少不了。更困难的是,自资院校没有任何政府财政资助。
在目前七成高教普及率中,自资院校提供了其中相当大部分的学额。换言之,香港主要靠自资院校才有这般骄人的高教普及率。因比本人认为政府应该考虑向私立院校提供某程度上的财政资助。它们所要求的并非像教资会院校丰裕的整体拨款,而是可以稍为有助自资院校发展的某类资助。我们对於政府新近推出的「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这一类支持自资院校的新举措深表欢迎。公开大学多个范畴的课程取得了这项资助,包括创意媒体丶护理以及检测和认证。在960个「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 资助学额中,本校获得350个,於自资院校中可以说是独占鳌头。
目前,政府对教资会院校及自资院校资助比例是一与零之比。本人建议这个不合适的安排,可以稍为调整到比如零点四丶零点三,甚至是零点二。此外,政府也可以透过课程资助计划提供某种形式的定期资助。举例来说,对於有助本地经济多元化和长远发展的课程,政府可加以提供有选择性的资助。而且,政府亦可考虑在给学生资助以外,对个别院校的某些课程提供直接的资助。
以上是本人的浅见,希望政府能帮助私立和自资院校,以扶助它们得以长远稳健发展。
最後,本人冀盼各位毕业生能够踏上终身学习之途径。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学习的时代,持续学习丶持续创新变得必不可少。对於今天领取证书的毕业生而言,这并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标志着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本人非常期待您们会重返母校,进修其他资历或更高的学位,实现宏大的理想。希望您们与公大一起成长,创造美好的明天。
今天的主角无疑是在座各位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毕业典礼是您们成果的体现。对於成人学习者而言,您们需要兼顾家庭丶工作及学业,毅力实在令人敬佩。本人在此衷心恭贺和祝愿您们。今天,请尽情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份喜悦。明天,将有新的挑战等待您们。最後,我谨祝您们鹏程万里!
谢谢各位。
|
部门:
校长室 ( po@ouhk.edu.hk )
更新日期: Mar 2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