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大學通訊 2018年3月‧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
|
Contents
Cover
封面故事
公開大學動土興建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
大學發展
護理及健康學院成立
活動
第二十六屆畢業典禮
表揚大學教職員
進一步推動與內地伙伴交流合作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全日制及專業課程畢業典禮
「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走進社區 推廣持續進修
與傳媒分享本校最新發展
商學院境外學習及畢業典禮
全新酒店業管理見習生計劃促進學生就業發展
學術活動與聯盟
「全球背景下的中國文化」首場座談會:中文電影在西方的流佈
公大講堂:漫話敦煌 — 李美賢女士
榮譽大學院士談幼兒教育
粵劇講解及示範
探討檢測和認證業
DNA 與中國人的起源
退休警司眼中的「大館」
中華文化擷萃
學界業界交流 推動商業創新
現代劇場座談會系列
專題故事
良師出高徒:商學院老師助學生激發潛能
學生傑出表現
再奪「挑戰盃」全國賽獎項
實踐社責獲卓越大獎
畢業報告比賽獲獎
護理學學生獲選為傑出青年義工
喜獲香港會計師公會獎學金
短片作品奪廣告獎
本校跑手揚威慈善越野賽
運動健將揚威聯校賽事
年宵市場計劃書比賽得冠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學生成績優異
內地實習表現出眾獲嘉許
人物
畢業禮上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新教職員
懷念徐錦鑫先生
人文社會科學院新任院長 鄺志良教授果敢破傳統
校友朱吳妮娜博士 與勢並進 藝海展翅
捐款
舒小佩校友慷慨捐款
校友事務
環境學畢業生新春團拜
成立 MBA 山東校友會
全日制校友樂聚盆菜宴
日本人氣街頭音樂人校園演出
學生服務與活動
![]()
|
平均年齡Average age | 34 |
最年輕Youngest | 20 |
最年長Oldest | 70 |
男女比例Male to female ratio | 42.8 : 57.2 |
取得學位時間
Duration of studies
平均Average | 5.3年years |
最短Shortest | 1年year |
最長Longest | 27.5年years |
2017年全日制課程畢業生統計*
2017 full-time programmes graduate statistics*
平均年齡Average age | 23 |
最年輕Youngest | 20 |
最年長Oldest | 41 |
男女比例Male to female ratio | 43.6 : 56.4 |
* 不包括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高級文憑 LiPACE Higher Diploma programmes not included |
各程度學歷畢業人數
Number of graduates by qualification
博士學位Doctoral Degree | 1 |
碩士學位Master’s Degree | 864 |
深造文憑Postgraduate Diploma | 54 |
深造證書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 83 |
雙學術資格Dual Awards | 2 |
榮譽學士學位Bachelor’s Degree (Honours) | 2,419 |
學士學位Bachelor’s Degree | 1,526 |
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 | 77 |
高級文憑Higher Diploma | 552 |
文憑Diploma | 197 |
證書Certificate | 1,296 |
總計Total | 7,053 |
由人力資源部主辦的第三屆「公開大學教職禮讚」於去年 12 月 8 日舉 行,表揚教職員對本校作出的傑出貢獻。是次典禮向近 100 名教職員頒 發獎項,當中包括「校長卓越成就獎」、「校長傑出教學獎」、「舒小佩慈 善基金 ― 傑出研究著作獎」、「長期服務獎」及「教職員榮休獎」。
典禮上播放了多段影片,展示獲獎教職員的課堂情況與學生分享。此 外,捐設「舒小佩慈善基金 — 傑出研究著作獎」的本校榮譽大學院士 兼校友舒小佩女士更親臨頒發獎項予得獎者。黃玉山校長讚揚大學教職 員所付出的努力,並感謝舒女士長期以來的支持。
得獎名錄
校長卓越成就獎
•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大學校際區域比賽教練隊:蕭秀珠博士、陳興泰博士、鄧錦書女士
• 科技學院中醫護理團隊:李美娟博士、甘婉菁女士、張家敏女士、鍾寶寶女士
校長傑出教學獎
• 人文社會科學院陳家愉博士
•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朱盈盈博士
• 科技學院吳其盛博士
舒小佩慈善基金 ―傑出研究著作獎
•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羅國基博士
舒小佩慈善基金 ― 傑出研究著作獎(特別獎)
•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梁德欣博士
中國內地及國際事務處在過去數月接待了兩個國內教育單位。黃玉山校長先於去年 11 月 6 日與江西省教育廳楊慧文副廳長等官員討論雙方合 作事宜。同年 12 月 7 日,寧夏廣播電視大學馬希榮校長率代表團來訪,雙方交流開放教育經驗及探討合作可行性。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於去年 11 月 21 日為海外學士學位及本地高級文憑、文憑、 毅進文憑、專業證書/文憑等約 90 個課程的 2,100 多名畢業生舉行畢業典禮。 典禮由關清平副校長主禮。學院同時向成績卓越的學生頒發獎學金,並以「卓越教學獎」嘉許表現突出的講師。
由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與婦女事務委員會及新城廣播有限公司合辦的「自在人生自學計劃」,於今年 1 月 7 日在愉景新城商場舉辦大型宣傳活 動,請來學員分享學習心得,並安排營養師及健身教練提供健康貼士,以推廣該計劃的課程予在場人士。
本校於今年 2 月 21 日邀請傳媒機構代表在校園內茶聚,共賀新 春。黃玉山校長首先介紹大學領導團隊及新成員,並簡述大學的 新方向及學生成就。他表示:「大學致力培育學生才能,過去一 年本校學生在多個公開比賽中取得驕人成績,我們感到非常欣 慰。」隨後,關清平及唐創時副校長分別簡介課程發展和校園拓展 計劃。唐副校長特別提及,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的建設工程剛展 開,院內將設有實驗室、特殊教育中心、學習共用空間和康體設 施等。最後,新任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教授就豐富學生學 習體驗、開發跨學科課程及成立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所三大計劃 與在場人士分享,而新成立的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李國麟教授則 概述現正計劃開辦的課程,以及學院如何善用先進教學科技提高 學習成效。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於去年 10 月 23 至 27 日,為 164 名來自 11 間 中國內地合作伙伴院校的研究生舉辦境外學習,並於 10 月 27 日舉 行畢業典禮。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與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合作,為新開辦的「國際款 待及景區管理榮譽學士」課程的全日制學生推出「酒店業管理見習生 計劃」。今年 1 月 16 日,區啟明院長在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先生的 見證下,與 26 間參與計劃的酒店簽訂合作協議。
實習計劃分為就業配對及指導、在職培訓,以及專題研習三部分,安 排學生在三個暑假及一個學期中,於其中一間參與計劃的酒店實習共 九個月;其間將輪調至不同部門,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表現優秀的 學員更有機會在畢業後獲實習機構即時聘用為初級管理人員。實習 前,學院將舉辦工作坊及諮詢會,講解行業前景和僱主對新入職員工 的期望及要求。最後,學生需完成專題研習報告。
人文社會科學院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院校發展計劃」資助,成立「全球背景下的中國文化」 研究計劃。該計劃將涵蓋中國語文、文學、歷史、哲學、傳訊、電影及藝術範疇,聯繫世界各地 主要中國研究學院。首場座談會聚焦中文電影,於去年 12 月 15 日在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的支持 下舉行。來自愛丁堡大學的汪居廉博士以「中文電影看全球:過去三十年中文電影在西方的流佈 與接納」為題,剖釋近年華語電影在英國發行量減少的原因,並探討轉變的契機。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於 2017 年 11 月 18 日舉辦「粵劇曲藝縱橫談」講座,嘉賓 陣容鼎盛,包括著名粵劇樂師朱慶祥老師、其徒弟王勝泉、王勝焜兄弟,以及一 眾拍和樂師。王氏兄弟先作首輪介紹及示範,然後朱老師娓娓道來他自三十年代 末擔任棚面頭架(樂隊領班)以來的梨園逸事,回顧戲曲今昔演變,並親自示範 以傳統樂器拍和。
一年一度的「檢測和認證日」於 2017 年 11 月 4 日舉行,由 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強博士主禮。上午的研討會從日常生 活探討檢測和認證業,由六位講者主講。下午環節與大學全日 制本科課程資訊日同時舉辦,會上提供一般選科建議及檢測和 認證課程資訊。同場並有行業展覽。
「大館」泛指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建築群,目前正進行活 化工程。退休警司何明新先生曾服務大館至少八個部門,並負責警署的維修工 作,對其歷史瞭如指掌。今年 1 月 23 日,他在本校與香港大學犯罪學中心及 東亞治安與警政研究論壇合辦的講座上,闡釋這一站式司法系統形成的歷史。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指標。應本校雙語教學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本科生校友會邀請,恒生管 理學院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張光裕教授以這觀點為起點,於 1 月 22 日主講「智慧的印記:漢 字、文物與文化擷萃」講座,藉分析遠古文物上的史前陶文和甲骨刻文,解構漢字、文物與文化的 關係。
國際商業及管治研究所於 2017 年 12 月 13 至 15 日首辦大型年度 活動,以學界業界交流會議的形式進行。首兩天為學術會議,最 後一天為從業員會議,兩次會議的主題皆圍繞商業創新,各有約 100 位本地及海外參加者出席。
學術會議的主題為「在創新驅動型經濟中競爭:機構、基礎設施 及組織設計」,會上學者發表了約 30 篇論文和 20 張海報。研究 所傑出教授 Joseph Cheng、Mario Kafouros 與兩位來自美國的知 名學者賓州州立大學斯米爾商學院策略與組織榮休教授 Charles Snow 和德州基督教大學傑出研究員兼德州農工大學榮休大學傑 出教授 Michael Hitt 作主題演講。從業員會議的主題則為「加強創新能力以促進全球競爭力」。除上述講者外,另邀得微軟澳洲高級總監 Sarah Vaughan 女士及 Brave Soldier Venture Capital 執行合夥人郭振先生,跟與會者分享行業的前景。
過去數月,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舉辦了一系列有關戲劇的座談會。傑出教授 Julie Holledge 先 於去年 11 月分析演員嶄新演繹易卜生角色的技巧。這是她第四次到訪本校。除了在座談會及學術 會議演講外,她亦與本校教學人員緊密合作,參與研究討論,並表示十分享受過程:「感謝他們擴闊 了我對粵劇的認識,為我的全球表演文化趨勢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本年 1 月和 2 月,兩位羅馬 尼亞學者—盧西恩布拉加錫比烏大學 Ion Tomus 教授和國立戲劇影視大學 Octavian Saiu 教授— 分別發表對錫比烏國際戲劇藝術節,以及劇作家貝克特、尤奧斯高和歐洲戲劇現代主義的見解。
大學教育除了傳授知識外,還培育學生全面成長,並幫 助他們做好職場準備,是年輕學子踏足社會的一道橋 樑。有見及此,本校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於 2015 年 4 月成立「學生服務團隊」,並通過其下設立的五個小隊, 就比賽、遊學團、就業與實習、「A-Team」精英學生培 訓,以及獎學金與獎項範疇給與學生支援。為鼓勵學生 從比賽中學習,學院不但要求每位「A-Team」學生每年 最少參加一項比賽,更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安排老師 協助所有參賽同學備戰。
老師化身比賽教練
屬比賽小隊的「大學校際區域比賽教練隊」成員蕭秀珠博士、陳 興泰博士及鄧錦書老師,早前在「公開大學教職禮讚」上獲頒 「校長卓越成就獎」。負責協調學院學生服務團隊的蕭博士表示, 教學人員指導學生全屬自願性質。他們分工合作,每年指導學生 參加專業團體舉辦的大賽約七、八個,小型比賽為數更多。是次 獲嘉許的團隊,去年帶領兩名學生奪得國際會計師公會「企業可 持續發展及風險管理案例分析比賽」亞軍。「這次比賽的冠軍和 季軍分別由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隊伍奪得。兩位同學令 我們深感自豪。」幾位老師十分感謝區啟明院長一直以來鼎力支 持,並給予學生機會自由發揮。
訓練學生參賽是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去年是本校第二次挑戰該賽 事。陳博士回憶,首年參賽時,由於企業可持續發展並非三位老 師的研究專長,因此他們先要蒐集資料,甚至造訪業界,既教也 學。「那次同學在簡報設計上花了很大心思,可惜程式出錯,得 臨場變陣,最終也獲得傑出隊伍獎,成績算是不俗。」翌年三人 汲取教訓,建議改變匯報模式,剛巧其中一位同學有戲劇經驗, 他們於是發揮創意,提議同學以角色扮演方式,超越時空落腳未 來,並回溯公司的發展軌跡。
陳博士分享培訓學生的心得:「要幫助同學獲勝,一定不得把意 見強加他們身上!」老師與學生組成團隊,商討協作,又鼓勵 學生之間的傳承,邀請曾參與同類比賽的學兄學姊傳授經驗, 具美術天分的同學就投影片提供意見,還找來碩士班學生從觀 眾角度給予建議。作為教練,他們更擔起輔導員的角色。賽前 其中一位同學因感壓力太大而落淚,蕭博士「立時與她傾談, 疏導情緒;越過這關口之後,她在台上作了她最精彩的一次 表演。」
最終兩位得獎學生獲獎勵到國際顧問公司實習,後更因表現優異 而獲聘任兼職。鄧老師說:「看着同學從起初不太起眼,到迸發 潛能,開花結果,我很替他們開心。」老師們樂於擔任伯樂,沒 有着眼於學生顯而易見的能力,卻把重點放在他們的可塑性上。 如今成功發掘可造之材,實感欣慰。
事隔半年多,再有四位分別來自會計學、企業管治、環球商業及 市場學課程的同學,在商學院眾老師的指引下,於香港會計師公 會舉辦的「專業資格課程個案分析比賽」擊敗一眾來自獲資助大 學及自資院校的隊伍,勇奪冠軍,在成長路上邁出亮麗的一步。
參加者須為玩具公司獻策,渡過轉型難關。隊長文偉安認為財 務分析部分最具挑戰性:「我們就讀二年級,雖已掌握基本會計 知識,但對財務結構的細節仍未有太深的認識。」幸得眾老師指 導,團隊學會精簡表述數據,再鑽研相關的商業報告,並以各自 的本科專長互補,書面報告終於大功告成。
進入決賽階段,更是分秒必爭。冼佩琪縷述:「匯報時間只有十 分鐘,好不容易才篩選好材料。初稿完成後還是發現篇幅太長, 但比賽已迫近眉睫,老師建議以角色扮演模式簡化講稿。」此時 距離出賽日僅餘五天,他們只得夜以繼日,邊修訂講稿,邊排 練。馮樂晴道:「我們深知,萬一接不上隊友的台詞,便會把匯 報搞糟。」
比賽前夕,他們熬夜苦練至凌晨;出賽當天仍把握機會盡最後努 力。雖然他們自稱在台上有點怯場,但評判卻絲毫未察;連在台 下觀戰的蕭秀珠博士也感眼前一亮:「一晚之隔,想不到他們竟 能丟掉提示卡,揮灑自如!」王嘉汷更獲頒最佳演說獎,獲評判 稱許信心十足。「其實緊張得很,但我投入角色,相信自己就是 所扮演的經理,若不表現出信心,便會失業。還有我在比賽前對 着鏡子排練。」
備戰期間先後有六位任教不同科目的老師提供意見,除蕭博士外 和陳興泰博士,還有 Jeevika Goyal 老師、羅敬偉博士、李志強 博士和徐世傑老師。團隊由衷感謝眾老師的幫忙。樂晴說:「最 後幾天,老師在深夜仍接聽我們的電話!」老師們耗費心力貼身 指導,只因深信參賽過程對學生的識見、前途皆有禆益。同學不 負所望,深諳合作的要義:「意見不同時彼此尊重和遷就,還有 保持一點幽默感,緩和氣氛。這種技巧在職場及處世上皆用得 着。」是次的獎品之一是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機會,同學 滿有憧憬:「參賽可說是事業發展的起步點。」
「挑戰杯 ― 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被譽為「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奧林匹克比賽」。本校 學生在這項賽事保持多年水平,再度獲得佳績。八 位科技學院全日制課程學生在上海舉行的第 15 屆 賽事中再下一城,贏得三項三等獎。
來自九間本地大學共 79 位本科生入選「花旗 集團 ― 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 2017」。本 校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佔有其中 16 席。各參 加者需以二人一組的形式,到不同非牟利服務 機構實習,活用學科知識,迸發創新意念,參 與網上宣傳、品牌建立、社區服務、環境保護 和社企營運等方面的工作。本校專業會計課程 學生王達妮與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隊友憑着出 色表現,雙雙成為卓越大獎六位得獎者之一。
電子及電腦工程學課程應屆畢業生梁榮樂撰寫有關上肢力反饋矯形器的報告,研究 如何提升行動不便人士的生活質素,在香港電子業商會和香港電子業商會教育基金 聯合舉辦的「香港電子業商會教育創新科技專題畢業報告比賽 2017」中獲優異獎。
在社會福利署推廣義工服務督導委員會主辦的 2017−18 年度香港傑 出青年義工計劃中,護理學全日制課程學生朱鎮昇成功獲推薦,並在 139 名被薦學生中突圍而出,成為 19 名「香港傑出青年義工獎」得主 之一。朱鎮昇由中學開始,一直熱心參與義工服務。得獎者除可接受 為期六個月的義工培訓外,去年 12 月更到訪了越南胡志明市,參加義 工交流活動。
本校三名會計學課程學生及畢業生獲香港會計師公會頒發獎 學金,以表揚他們優秀的學術和課外活動表現。應屆畢業生 林均蓉成為全港 20 名專業資格課程獎學金得主之一,可獲 豁免多項報考專業資格課程的費用。另外,畢業生白潁茵及 學生余賢玲亦獲頒 2017 年香港會計師公會獎學金。
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課程學生梁家樂、周侃忠、蔡婉儀,以及電影設計及攝影 數碼藝術課程學生周港瀛組成隊伍,製作名為《抬頭吧》的廣告短片,宣揚適 量使用手機的訊息。在「香港廣告商會學生大獎 2017」中,短片從來自 16 間 院校共 135 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主辦機構香港廣告商會頒發優異獎。
本校五名學生及教職員參加由香港愛滋病 基金會舉辦的首屆「AIDS FREE 越野慈善 跑」,在賽事中連連報捷!比賽於 1 月 13 日舉行,護理學課程學生簡銘佩在五公里 賽事中以 31 分 40 秒佳績,擊敗男女子組 所有參賽者,勇奪總冠軍。在男子組十公 里賽事中,會計學課程學生周奕晞和修讀 運動及康樂管理的 Subba Bhavisya Raj 分 別取得第四名及第六名的成績;本校教育 科技出版部的 Emilie Pavey 則在女子組十 公里賽事中贏得第二名。
本校健兒在大專體壇綻放光芒。跆拳道隊今年2月首戰香港大專 體育協會舉辦的年度大專跆拳道賽,隊員張汶焯及關煒軒分別取 得男子黑帶輕量級亞軍及男子黑帶雛量級季軍。另外,籃球健兒 們亦於 3 月份舉行的「自資高等教育聯盟聯校籃球比賽 2018」 中勇奪季軍。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七名毅進文憑課程學生組成隊伍,撰寫意念創新、考慮周詳及可行性高的計劃書,贏得「毅進文憑年宵市場計劃書大賽 2018」冠軍殊榮。比賽由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辦及由教育局資助,勝出隊伍之計劃書可獲採納,並獲資助實踐營運。本校同學的攤位名為「幽 默狗市集」,售賣印有本地人氣插畫作家 Cliffy 畫作的自家製商品,期望以畫作喚醒市民對情緒病的關注。
修讀職業安全、健康及環境學課程的三位同學范偉健、梁凱竣及蕭啟 輝在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香港分會)舉辦的論文比賽中,分別取 得冠軍及兩項優異獎的佳績。 此外,六位毅進文憑畢業生獲頒柏立基爵士信託基金獎學金。
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學生朱英輝和蔡慕琪參加了由香港齊心基金會、中國 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及新家園協會合辦的「港澳台大學生網信企業實習計劃 2017(香港區)」,於暑假期間前往上海,在新聞網站「上海觀察」展開為 期五星期的實習。二人所屬的小組於實習後製作匯報短片,獲主辦機構評 選為「優秀小組」;蔡慕琪更憑出色的實習表現贏得「優秀學員」獎項。
方正博士 (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方正博士是香港公開大學前校董 會主席(2009–2016 年)、香港證 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 會)前非執行主席(2006–2012 年 );2003 年退休前為羅兵咸 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資深審計合夥 人, 專 責 中 港 兩 地 資 本 市 場 事 務。2013 年 11 月起,他出任規 管強制性公積金中介人程序覆檢 委員會主席;現任香港鐵路有限 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 司及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獨立非執行董事。
梁愛詩博士 (榮譽文學博士)
梁愛詩博士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 法委員會副主任,1997 至 2005 年任香港特區首位律政司司長, 在確保香港由殖民統治順利回歸 中 國 上 發 揮 了 關 鍵 作 用。 她 於 2006 年底重新執業,現時是姚 黎李律師行顧問律師、國際公證 人、中國委託公證人及中國國際 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小組 成員,並出任多個非政府組織的 名譽法律顧問或成員。
陳智思博士 (榮譽工商管理博士)
陳智思博士現為亞洲金融集團及 亞洲保險有限公司總裁,2017 年 7 月起出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 人,同時是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 谷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顧問、阿 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董事、香港 金融管理局外匯基金委員會及金融 領導委員會委員。社會服務方面, 他特別關注福利、改善生活質素及 教育事務,致力於搭建社福界和商 界之間的橋樑。
李焯芬教授 (榮譽科學博士)
岩土工程及水利專家李焯芬教授 現任香港珠海學院校監及校董會 副主席。他於 1994 年起任教於 香港大學至 2015 年榮休,歷任 土 木 工 程 系 講 座 教 授、 副 校 長 (2001–2008 年)及香港大學專業 進修學院院長等要職,現為饒宗 頤學術館館長。此外,他曾參與 三峽和大亞灣工程等國內基建項 目,並長期出任多個國際機構的 科學技術顧問,又熱心參與香港 社會事務。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
助理教授邱偉盛博士於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其 後於韓國延世大學取得博士學 位。加入本校前,他先後在韓國 水原大學與啓明大學擔任助理教 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運動消費 者行為和運動產業中的行銷議題。
高級講師葉慧芝於香港浸會大學 取得體育及康樂管理學士及碩士 學位,先後任教於香港浸會大 學、韓國啟明大學及香港浸會大 學國際學院,亦曾從事體育行業 項目經理、主管等職位。其研究 興趣為體育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及體育裁判的工作滿意度。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助理院長李君慧於香港中文大 學取得社會科學榮譽學士、理 學碩士和教育文憑,並獲香港 大學頒發經濟學碩士學位。加 入香港公開大學前,她於明愛 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 院 任 協 理 副 校 長( 學 術 ) 暨 註冊處處長,負責學校行政、 課程發展和及學術支援服務等職務。
高級講師任慧瑜於香港公開大 學取得護理學榮譽學士學位, 並於西悉尼大學取得基層護理 碩士學位。加入本校前,她曾 任教於東華學院和聖德肋撒醫院護士學校。
本校科技學院講師徐錦鑫先生不幸於 2018 年 1 月 1 日離世。大學同仁聞此噩耗,深表痛惜。徐先生在本校以一級榮譽畢業,及後回母校執教,先後擔任導師及講師,鞠躬盡瘁。我們將永 懷徐先生,並對其家人致深切慰問。
加入公開大學大家庭逾廿載的鄺志良教授,於今年 1 月獲委任為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繁重的工作隨即接踵而至,但他卻 有條不紊地應對,滿溢着熱忱。他上任後首項重點工作,是把學院課程的四大範疇融合為三:即社會科學、創意藝術,以 及人文、語言和翻譯。「把相近的學科歸入同一範疇能起協同效應,既可促進教學,亦幫助學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識。」
談到來年大計,鄺教授說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開辦需求殷切的課程,以配合社會的發展;同時亦會開辦力圖創新、以 前瞻角度開發的新課程,如「高齡社會與服務研究」、「全球與中國研究」等。他笑言仍然懷抱年輕時果敢進取的拓荒精 神,「是有相當壓力,但我會冒險嘗試,希望闢出開辦課程的新方向。」其次,是發掘更多機會讓學生參與實習、海外交 流和服務,使他們擴闊視野和加深學習體驗,亦會鼓勵和協助他們多參與比賽,增強自信。最後,是推動老師參與研究: 「藉研究創造新知識,來提升教學水平,教研相長,二者不可分開。」
行政工作雖忙,鄺教授仍然以身作則,繼發表其帶領的「香港實行老年退休金計劃可行性研究 ( 僱員角度 )」報告後,今 年會延續「僱主角度」部分:「雖較上一次難度更高,但我熱衷研究,所以會分配好時間,並與年輕同事合作。」
鄺教授喜愛接觸年輕人:「他們點子多,極具創意。」像修讀創意藝術的同學,在老師團隊盡心盡力的指導下,在近年的 比賽中屢創佳績。因此,他在讚賞同學的傑出表現之餘,亦感激同事們無私的付出。
自 1990 年春季加入本校任兼職導師至今,一直見證着大學茁壯成長。憧憬未來的發展,鄺教授仍是把學生的福祉放在首 位:「希望繼續擴充校舍、加添設施,給學生更佳的學習環境,並爭取更到位的學習資助。」
朱吳妮娜博士於 1995 年入讀本校,十年內先後取 得工商管理碩士及應用電腦學學士。她往後仍堅持 自我增值,在營商及藝術創作皆有所成。她興奮地 表示:「2017 是我收穫豐富的一年。」
早前她獲《香港商報》頒發「2017 傑出商界女領 袖」榮譽,肯定她從商多年的成就。三十年來她與 丈夫並肩打拼,跋涉各地拓展業務,更覷準內地推 動潔淨能源的商機,開展木薯生意,並在 2008 年 風高浪急的金融風暴中抓緊機會,乘勢而起,發展成業界龍頭,繼而上市。其間,她為了更有系統地 管理業務而報讀本校:「商業管理課程非常實用, 讓我認識很多商業理論,有助營運生意。」
這些年來她亦涉足藝文領域,從事藝術創作十年, 尤其醉心歌曲創作,並曾出版兩張唱片:「以往的 作品從『小我』出發,寫的都是個人經歷和感受, 現時轉向創作國族情懷的歌曲。」她以回歸二十年 為題寫下的《香港頌》,曾在中港多個大型活動中 演出,迴響熱烈:「靈感來自我在香港生活多年的 感受,頌讚港人迎難而上,攜手建設家園的堅毅 意志。」
12 歲從內地移居香港,生活艱困,練就她的刻苦 個性。住板間房,剪線頭幫補家計,甚至少少年紀 便開始半工讀,但都未能消磨她的意志,相信一切 須憑努力爭取。在本校進修時,她要同時兼顧家庭 及事業,壓力沉重,經常胃抽筋,「那十年實在不 易熬,流過不少淚水。」回憶仍啖到甘苦,但她從 不言退,堅持終身學習,其後更取得博士學位。
她曾自稱「師奶博士」,現在則是「半途出家的藝 術人」。早前她參加「編劇大師接班人」課程,並 晉身最後十強,獲專業編劇個別指導,寫下電影劇 本,後被改編成舞台劇《血紅玫》。她無意畫地固 守,刻下正投入編劇深造班,更有機會為電影人編 寫劇本。「我向來抱着兩個宗旨處世:既要與時並 進,更要與勢並進。將來的機遇難料,或會再創另 一番事業。」
本校榮譽院士兼校友舒小佩女士再次慷慨捐款一百 萬元,支持「公開大學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計 劃。為答謝舒女士長久以來的支持及對本校發展的 貢獻,大學將賽馬會校園內的一間教室命名為「舒 小佩慈善基金堂」。
舒女士一直關注母校的發展,自 2005 年起,便積 極支持大學不同項目及計劃,包括校園建設、學生 資助和支援服務,以及學術研究和出版。黃玉山校 長讚揚舒女士對母校的那份關愛一直推動大學向前 邁進,幫助提升教學質素之餘,亦為學弟妹們建構 更理想的學習環境。
科技學院應用科學及環境學課程主任邱耀雄博士及黃儀強博士於 2月26日為環境學系畢業生舉辦新春團拜聚餐,讓校友聚首一堂, 同慶新春。當晚筵開九席,超過一百名校友和老師開懷歡聚,分享 近況,並藉此機會了解大學最新發展及學院深造課程的情況。
本校的校友網絡覆蓋範圍又擴張了!香港公開大學 MBA 山東校友 會於 1 月 20 日正式成立,並獲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副教授梁子沖 博士出席成立典禮,是本校第二個境外校友組織。
90 多位全日制課程校友帶同親友於 2 月 2 日晚上重返校 園,參加由公共事務部校友事務組舉辦的「團年暖笠笠 Full-Time 校友盆菜宴」,在攝氏十度的寒冷天氣下暢談近 況,重溫當年趣聞軼事。
2018 年是本校第一批全日制課程學生畢業的 15 周年紀 念。校友事務組特意舉辦盆菜晚宴,與全日制課程校友慶 祝這個重要里程碑。當晚出席的畢業十周年及五周年校友 更獲頒發紀念證書及水晶紀念品。
盆菜晚宴由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畢業生杜緯納和梁浩 宜擔任司儀,並邀得勞工子弟中學舞獅隊表演舞獅,他 們的精彩表演更贏得全場掌聲。為增添歡樂氣氛,當晚 還進行了緊張刺激的分組遊戲及幸運大抽獎,大學管理 層成員也有參與其中,與參加者打成一片。
逾百名同學、校友、教職員及市民於去年 11 月 15 日齊集賽馬會校園,參加公共事務部校友事務組主辦的 Alumni Café 活動,沉浸在日本人氣 街頭音樂人 Mr.Wally 的音樂世界。
當晚活動除了聚焦 Mr.Wally,並邀得本校全日制工商管理學士課程校友、香港電台 DJ 盧詩棓擔任主持。Mr.Wally 演繹了多首日本經典歌曲及 個人原創作品,並分享了他追尋夢想的過程:「我從小就希望帶着音樂環遊世界,因為音樂不僅能放鬆情緒,它更是世界語言,可以拉近人與 人之間的距離。」
被問及在港的難忘經歷時,Mr.Wally 就想起財物被偷的不愉快事件:「現在我倒是要感激那小偷!那次事件讓我深深感受到香港人樂於助人的 特質,我亦因此獲更多市民認識。」事件發生後,他決意再度來港,以音樂答謝香港人的熱心幫助。他說:「每次看見觀眾一張張笑臉,我感 到非常滿足。」
成立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學生 分部
本校於 2017 年 11 月 11 日成立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 香港公開大學學生分部,並於當日舉行就職典禮。
斯里蘭卡學習團
30 名學生參加由學生事務處舉辦的斯里蘭卡學習團, 並於 1 月 8 至 16 日前往當地的茶園、大學、農村學 校等設施參觀及與當地人民交流,以深入了解斯里蘭 卡的文化。
投入保育本地文化
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課程三年級學生蔡慕琪入選「2017/18 年賽馬會文 化保育領袖計劃」,與大約 30 位來自不同院校的學生一同成為文化保育 大使。完成一連串培訓工作坊後,慕琪參與了宣傳推廣、影像製作和導 賞等工作,以協助藝穗會推展文化保育及藝術展覽。 Creative
開創社培訓活動
學生事務處於 1 月 27 日舉辦活動,為有意競逐「開創社」執行資金的 同學在創意及團隊建立方面提供培訓,並邀請專家協助同學將創意轉化 為可行方案。
青年大使赴海外交流
本校兩位同學及一位畢業生入選政府慶祝特區成立 20 周年的青年大使 計劃,分別前往日本鳥取縣、韓國及美國三藩市交流訪問。他們是修 讀英文及比較文學 的萬兆旼、語言研 究的林頌昇及電腦 學課程畢業生馮廣 照,負責協助籌辦 慶回歸節目及接待 來港的海外青年。
與日本動畫大師對談
當代日本動畫大師、《心靈遊戲》的導演湯淺政明先生應電影文化中心(香港) 邀請來港,與本地動畫工作者及學生分享經驗,本校獲邀協辦 2 月 24 日舉行的 首場活動 ―《心靈遊戲》放映及導演座談會。同時,本校十位「動畫及視覺 特效」及「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課程的學生入選翌日舉行的「Storyboard 工作 坊」,獲湯淺政明導演及本地資深動畫師袁建滔和葉偉青親自指導。
活動剪影
部門:
公共事務部 ( pau@ouhk.edu.hk )
更新日期: Jul 2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