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簡介
入學申請
學院
行政部門
圖書館
研究
公開大學校董會於3月16日通過黃玉山教授續任公開大學校長,任期由2018年4月1日開始,為期三年。 校董會黃奕鑑主席讚揚黃校長自2014年上任以來的努力:「在黃校長的帶領下,我很高興看見公開大學在各方面均取得長足發展,除致力提升學術水平及教學質素外,還成立了多個學術研究中心,並同時投放大量資源增強學生支援和服務,為學生建構更理想的學習環境。」 黃校長感謝校董會對他的信任,謙遜地表示:「假如沒有校董會的卓識遠見,以及教職員的克盡厥職,就無法取得這些成績。我衷心感謝他們。」 他續稱:「時光荏苒,尤其是快樂的時刻!我很珍惜這三年與同事們並肩作戰的日子,未來我將繼續與全體員工、學生和校友攜手,竭誠將本校發展為優質的綜合性大學,為香港社會的福祉出一分力。」
質素優化措施推動發展 訪問中,黃校長提及大學未來四年的工作計劃,重點包括加強學生支援和落實推動教與學的新措施。他表示:「儘管大學發展蓬勃,學生的成長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學術發展 黃校長重申,提高教與學質素和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擴闊其全球視野,是本校的首要任務。「我們已經撥出資金,在未來三年推行一系列質素優化措施。」 他續稱:「配合設施和設備的提升,這些措施將有效地改良教學質素和學生服務。我們會投放資源,通過學術分析,以及聘用資深學者提供學術支援等,來提升和豐富教學及研究活動。」
學習支援 這些優化措施還包括開發學習輔助工具,協助學生更有效學習。黃校長透露名為「iBookcase for iLearning」的計劃已定於今年最後一季推出。學生可藉着iBookcase的移動應用程式,來修讀視聽教材和以互動方式做測驗和練習。該計劃將鼓勵更多學生參與移動、互動學習,並取代使用印刷教材。 「此外,大學亦正開發『獨立學習及研習技巧』套件,以協助學生提升寫作、研究和準備考試的技巧。這套件還備有獨立學習、善用學習支援和審視學習進度的指引,對於兼讀和遙距課程的學生尤其有用。」
實習及海外交流體驗 除了投放資源優化教與學外,大學亦將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國際視野、個人能力和事業發展。黃校長深信,實習和交流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體驗。「在增加實習名額的同時,我們亦會協助學生在實習前作更佳準備,以及為僱主提供更有效的支援,務求讓雙方都能受惠,並獲得最大的禆益。」 訪遊外地能豐富生活體驗,以及拓寬學生的全球化視野。本校正致力安排更多海外交流計劃和增加學生的資助。黃校長表示:「參與交流計劃,學生不僅學習到新知識,更有機會進行跨國界的聯繫和交流,從國際角度分享不同識見,以及強化個人能力來貢獻社會。」 更佳就業前景 黃校長認為要學生貢獻社會,必須先提高他們畢業後的就業能力。他透露大學現有的招聘資訊系統將全面革新,並採用一個擁有龐大僱主網絡的強效移動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廣泛和更深入的就業服務。 「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們會聘請英語為母語的實習生來提升同學們的英語水平。在國際英語水平測試考獲良好成績的學生,可獲償還考試費用。」此外,大學將為本地銜接學位課程學生增設入學獎學金,並且優化研究生獎學金和助學金計劃,以協助同學成就更高的學術和個人目標。 全面的校園生活 黃校長又表示,大學十分着重全面的校園生活。「除了專業知識和個人能力外,大學也致力發展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生事務處一直有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促進學生之間互相關懷和支持。」 護理及健康綜合大樓 在訪問完結前,黃校長提到將於常盛街興建護理及健康綜合大樓。「大學視此項目為發展重點。政府批出土地給予本校發展,是對本校投以信任和支持的一票。在所有教職員的共同努力下,我有信心大學能進一步增強實力,為業界培訓專業護理人員來滿足人口老化的需求,並促進社會各界的身心健康。」
本校在本年度的政府「自資專上獎學金計劃」中綻放異彩,共有667名學生獲批出近1,200萬元獎學金,獲獎人數及金額再創歷年新高。 「最佳進步獎」得主之一、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三年級學生周愛桐入學初期成績差強人意。在老師悉心指導下,她決意加倍努力,學業成績取得了顯著進步。一年級時平均積分點只有2.46,至二年級時大幅躍升至3.38。修讀英語研究榮譽學士課程的李昀怡,憑藉射箭方面的驕人成績,獲頒「才藝發展獎學金」,在2016年度香港射箭錦標賽(星章賽)中連奪三金,並多次代表香港出外作賽。
全日制檢測和認證課程學生夏定邦、何敏瑜、劉俊偉及鄧子健參加由香港工程師學會電子分部舉辦的「香港電子項目比賽2017」,以畢業作品「Rapid Diagnosis on the Radiated Emiss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ing Images」,在50多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勇奪大專學界組別冠軍殊榮,贏得獎金一萬元。
大學義工隊成員及巧固球訓練班成員出戰由騁志發展基金舉辦的「超越挑戰2017:巧固球慈善大賽」,取得公開組季軍佳績。巧固球起源自瑞士的室內球類運動,講求團隊合作。是次賽事以「燃亮夢想.躍動人生」為主題,歡迎殘障人士參加,鼓勵傷健共融。
由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舉辦的商業策劃大比拼今年踏入第十年,是次主題為「年輕力量 推動卓越社企」。參賽隊伍需為社會企業進行個案研究,撰寫計劃書並提出改善營運建議。本校全日制會計系學生陳智敏、陳均嬋、吳嘉琪及邱悅豪於2月18日代表大學出戰比賽,成功擊敗400多隊參賽隊伍,晉身最後七強並奪得優異獎。
本校同學譚曉軒(電腦學哲學碩士)、譚家耀(商業管理學榮譽工商管理學士)及林威達(商業智能及分析學榮譽工商管理學士)組成「OUHK Algo Trader」,參加第二屆大學校際演算交易比賽,迎戰來自中港兩地知名大學逾百隊的隊伍。13隊入圍精英隊伍在2月19日舉行的決賽上,以自行研發的電腦程式,構思及撰寫交易策略計劃,模擬真實的演算交易過程。「OUHK Algo Trader」憑創新意念,成功入圍決賽,並獲第七名之佳績。
全日制工商管理課程學生陳巧欣及黎琦參加了由國際會計師公會舉辦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及風險管理案例分析比賽 2017」,為一間建築工程公司撰寫可持續發展報告。二人在比賽當天以別具創意的對話方式進行簡報,在18支中、港、澳大學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亞軍,並贏得獎學金一萬五千元及實習機會。
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主辦的「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乃文壇盛事,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逾200間大專院校學生參加。本校四名全日制創意寫作及電影藝術課程學生在今屆賽事表現出眾,應屆畢業生何靖淇及四年級學生尹嘉欣在短篇小說組別中分別取得二等優秀獎及鼓勵獎之佳績。二人並聯同指導老師梁慕靈博士出席了於4月7日舉行之頒獎禮。同時,三年級學生楊怡雯及二年級學生李婉儀亦於散文組別獲頒鼓勵獎。她們的作品與其他得獎佳作於4月8至18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出。
從飛禽翱翔到航空新發展 史維教授 一直以來,人類透過精密的計算和科研,不斷尋求飛行技術的突破。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是世界級航天工程專家,對雀鳥的輕盈及優雅飛翔姿態尤其着迷。在2月27日的講座中,史教授以他的野鳥攝影作品,講解鳥類飛行的原理、鳥類體積、翅膀形態和風速如何影響起飛、降落和飛行的速度。最後,他從無人機日漸流行談到人工智能的普及,並邀請大家反思現今大學的教育角色。
二十一世紀的知識型經濟 王于漸教授 在知識主導的經濟下,人力資本已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生產元素。3月24日,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黃乾亨黃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王于漸從經濟角度分析人力資本投資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和影響經濟分配。他認為,知識工作者人數大增與知識愈趨專門化,為社會流動模式、身份認同、自主支配時間、利益關係等帶來重大變革。如何在各利益團體的角力中維護公眾利益,將是新時代多元社會的一大挑戰。
「一帶一路」策略探討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邀得大學榮譽教授陳坤耀教授,於3月9日主持講座,探討中國近日最熱門的政治經濟議題:「一帶一路策略:為何重要?是否可行?」
隱喻應用研討 伯明翰大學的Jeannette Littlemore教授應「雙語教學研究所」的邀請到訪本校,先後於1月21日及23日主持題為「隱喻與廣告」的傑出教授研討會及題為「隱喻與語言學習者」的本科生工作坊。
解讀金融市場 「國際商業及管治研究所」傑出教授暨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教授Raphael Markellos於1月23及25日的公開講座中,發表他對金融議題的見解,先後講述了「影子經濟下的主權債務市場」及「金融市場中的智慧追求」。
民族主義及傳統中國新解構 「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於3月20及24日舉辦了兩場傑出學者公開講座。東京上智大學吉野耕作教授論述「超越民族主義:透視不確定的未來」,以及德國愛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朗宓榭教授探討「迷信或理性?從不同西方觀點看傳統中國」。
海洋生態研究之路 城市大學的單錦城博士以「創新科技與持續發展研究所」傑出教授的身份,於3月8日在「從海洋生態到保育:個人研究之路」研討會上,分享其研究海床生態以至馬蹄蟹保育工作的心路歷程。
檢示學習分析 「開放及創新教育研究所」傑出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黃國禎講座教授於1月6日主講「學習行為與互動模式分析 ─ 方法、工具與實踐研討會」,檢示學習分析的最新實踐情況。
金馬獎電影人講課
人文社會科學院於二月一連四個星期五邀得四位第53屆金馬獎電影人出席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課程的課堂,包括「劇情片類」初選階段評審黃修平、憑《樹大招風》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的伍奇偉、憑《九月二十八日.晴》奪得「最佳劇情短片」獎的應亮及憑《一念無明》獲頒「最佳新導演」的黃進。
Academic Writing for Arts and Humanities Student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Dr Anna Tso (co-author) Published by McGraw-Hill Education
Teaching Shakespeare to ESL Student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rts in Four Major Plays A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Dr Anna Tso (co-author) Published by Springer
公開大學是一所一向致力提供優質教育的自資院校,素來重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認可。在護理及健康綜合大樓的籌建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大學管理人員不忘與各方保持聯繫,邀請機構代表親臨校園,介紹大學最新發展。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一直與本校攜手育才,全力支持大學發展。5月5日,周永健副主席率領多位遴選會員,聯同慈善事務部主管(傳訊及聯繫)陳文端女士等代表,重訪以該會冠名的賽馬會校園,並了解「賽馬會社區守望相助課程」的發展。
認證機構 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主席兼瑞典認證機構Swedac副主席Merih Malmqvist Nilsson女士,在香港認可處高級認可主任黃政珩博士陪同下於2月15日來訪,了解本校的檢測和認證課程。
食物及衞生局 本校於4月21日接待食物及衞生局代表團,當中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聶德權先生、醫療規劃及發展統籌處處長孫玉菡先生、食物及衞生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衞生)方毅先生和食物及衞生局助理秘書長(衞生)劉慧君女士。
九龍城工商業聯會 香港九龍城工商業聯會一行12人在其永久名譽會長蕭妙文博士、徐莉會長及陳健平主席率領下,於3月20日到訪本校。
護理及健康學部去年獲「禁毒基金」撥款逾四十五萬元,為300多名護理學生開展「抗毒服務訓練工作坊」,並於今年3月28日舉行閉幕暨頒獎典禮。禁毒專員陳詠雯應邀與黃玉山校長及學部李國麟主任一同主禮。 透過參與工作坊,學生除了接受基礎培訓外,更有機會參觀戒毒治療及康復設施,與戒毒者面談。其後他們把經歷整理成反思日誌。當中六位同學表現出色,於頒獎禮上獲頒發優異獎及傑出獎。
本校與澳洲會計師公會於5月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於今年9月開辦「會計學碩士」課程。備忘錄由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區啟明院長及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總監梁煥芹女士代表簽訂。雙方協定將澳洲會計師公會之註冊會計師課程(CPA Program)融入本校之會計學碩士課程內,讓學生在修讀碩士課程時,可同步報考該會之註冊會計師考試,並在累積足夠的相關工作經驗後申請成為澳洲註冊會計師。報讀的學員將同時成為公會會員,並享用該會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以及參加其舉辦的課程、主題論壇和拓展人脈活動。
是次比賽由公共事務部及學生事務處合辦,鼓勵同學、校友及全職教職員以攝影作品分享在公開大學的難忘片段。教育科技出版總監曾婉媚博士、人文社會科學院創意藝術課程高級講師馮炳輝先生,以及講師葉曉燕女士應邀擔任評判,根據主題演繹、創意及攝影技巧,在芸芸100多份作品中選出三甲作品,而初選入圍的16幅作品經網上公眾投票後,亦誕生了「最具人氣獎」得主。歡迎登入公開大學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theouhk,欣賞所有入圍作品。
冠軍 周港瀛 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榮譽藝術學士
亞軍 駱進希 校友
季軍 劉子健 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榮譽藝術學士
最具人氣獎 龍家浚 校友
關愛校園 學生事務處於3月27至31日舉行一連串別開生面的活動,包括安排雪糕車進駐校園免費派發雪糕、教授製作日本御守、介紹動物輔助治療並安排擔任治療師的寵物狗與同學互動接觸、開辦手製潤唇膏工作坊等,把歡樂帶到校園,讓同學感受到愛與關懷。
樂滿校園 學生事務處於3月及4月分別舉辦口琴及小結他表演及工作坊,悠揚樂韻為校園增添不少文化氣息。曾勇奪多項世界級口琴賽事冠軍殊榮的口琴家何卓彥,於3月20日及4月5日親臨校園表演,並向同學教授吹奏口琴技巧。此外,網絡創作歌手謝芊彤亦於4月12日應邀主持工作坊,指導同學彈奏小結他入門技巧。
加強體育訓練 繼去年11月至今年4月推出多項體能訓練活動,讓同學鍛鍊體魄,學生事務處又於1月9日至18日組織交流團,率領15名學生前往長春,與東北師範大學進行體育交流,以加強學生的體育訓練。
義助新來港學童 大學義工隊與科技大學攜手合作,為十多位新移民學童提供義工服務,於3至4月間籌劃連串活動,包括帶領學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集體遊戲等,協助他們融入香港生活。
手寫小巴牌工作坊
學生事務處於3月份請來全港最後一位手寫小巴膠牌師傅麥錦生,教授同學親手製作獨一無二的膠牌。
社區文化藝術展覽 約70位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課程同學參與香港賽馬會「港文化‧港創意」社區文化藝術展覽計劃,在元朗和屯門四出發掘社區文化故事。透過製作富社區特色的物品、導賞活動、工作坊和展覽,讓公眾重新認識兩區的歷史及文化面貌。
就業博覽 逾50間知名企業及機構於3月22至23日參與就業博覽,合共提供超過1,500個職位。主辦單位學生事務處今年新增手機應用程式,讓同學可以輕鬆掌握活動資訊及最新消息。
與商界領袖共晉晚餐 學生事務處於2月22日舉辦創業與就業論壇暨晚宴,邀得香港華都獅子會一眾成員蒞臨,與逾100名學生交流及分享。
參觀香港國際機場 36位修讀電子及電腦工程學的本科生及工程管理工程學碩士課程學生於3月17日到香港國際機場參觀考察,深入機場腹地,了解實際操作。
就業啟航 科技學院於2月10日舉行「啟航2017:電腦及工程科就業研討會」,邀請業界管理人員介紹就業情況及分析發展前景,以及校友分享個人升學及就業經驗,有逾150名學生參加。
探索與交流 科技學院於2月10日舉行「啟航2017:電腦及工程科就業研討會」,邀請業界管理人員介紹就業情況及分析發展前景,以及校友分享個人升學及就業經驗,有逾150名學生參加。
學院為學員締造跨學科學習體驗,其中修讀旅遊、航空和醫療護理的同學獲安排到酒店受訓,體驗前台服務、客房管理和製作高級美食料理。學院並與夏利里拉集團簽訂合作備忘錄發展跨學科教學酒店,讓來自不同學科的同學參與酒店籌劃、興建、營運及投入服務等各階段的工作。 另外,多個高級文憑課程學員組隊參加「葵青區長者友善設施設計大賽」的「避雨亭關愛座」模型設計比賽,並獲得多個獎項。其中由修讀醫療護理的張嘉軒、工程學的熊灝賢和室內設計的郭穎雅及林貝怡組成的隊伍取得季軍,其作品設計既着重舒適度,亦顧及美學角度及物料的採用。他們並獲無線電視邀請參與拍攝《星期日檔案》。
幼稚園戲劇與故事演說技巧專業證書
課程與香港話劇團合辦,有45小時的實用內容,以教導老師把戲劇元素融入課堂:第一部分概述如何把課題轉化為戲劇教育,或以戲劇方式設計教案;第二部分教授理論的實踐和帶領課堂的技巧。
銀禧院慶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今年慶祝銀禧院慶,推出多項活動誌慶。
「明日之SING」 歌聲慶賀 「明日之SING」歌唱比賽決賽於3月11日舉行,請來歌手安俊豪先生、獨立音樂人馮俊彥先生、黃偉寧院長及「流行音樂及音樂製作高級文憑」課程主任黃逸偉博士擔任評判。陳戩浩及許浩揚分別在毅進文憑及非毅進文憑課程組別中勝出,陳同學更包攬最佳台風和造型獎。
投資講座 教育大眾 學院與積金局第七度合作,於3月12日舉行「退休投資新策略」講座,邀得特許金融分析師及香港財經分析師學會諮詢會成員詹偉基博士、積金局對外事務部高級經理陳安定先生及香港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石鏡泉先生蒞臨主講,吸引超過700人參加。
公共事務部校友事務組推出全新活動Alumni Café,透過輕鬆親切和互動的聚會形式,邀請校友分享他們的故事,以加強校友之間的聯繫,並為大家注入正能量。首場Alumni Café於3月10日舉行,邀得全日制「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畢業生張栢淳任嘉賓,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吳志文博士當主持。 少時因父母離異而變得無心向學的栢淳,會考時成績只得五分,後發奮取得碩士學位並成為社工,在工作上亦屢次獲獎,其間又曾因病徘徊生死邊緣,可謂經歷了人生幾度起伏跌宕。當晚他以輕鬆幽默的語調,與良師Michael sir邊說邊唱,與大家分享他人生的高山低谷,勉勵眾人不要輕言放棄。在熱鬧的氣氛下,活動最後由全體參加者和唱一曲《高山低谷》作結。
由公共事務部校友事務組主辦、慈善機構主力場協辦的「電影《告別之前》優先場及分享會」於4月26日舉行,獲二百多名學生、校友和同事熱烈支持,並與60名中學生一同觀賞。該片由本校校友劉孝偉編劇及導演,描述老、中、幼三位癌症病人的故事,從而反思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開場前,黃玉山校長於致辭中讚揚劉導演以生死為題攝製電影,極具教育意義。隨後劉導演聯同四位演員談善言、衞詩雅、林靖文及趙勁皓於分享會中暢談製作點滴,而有份參與影片製作的本校學生黎曉瑜亦分享其難得的體驗。放映後,大家對這誠意之作報以熱烈掌聲,更有觀眾讚賞影片內容真摯,深受感動。
普通話學會(校友)再次獲得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主辦的「中傳花樣少年語言藝術大賽」香港區賽事承辦權,於 3 月 26 日啟動賽事。學會並於同日委任第三屆顧問:田小琳教授、湯志祥教授、畢宛嬰女士及蔣治中先生。
剛成立的全日制課程校友會於 3 月 24 日在何文田校園多用途禮堂舉行首個聚會,逾 120 名校友參加。多名高級教職員亦有出席,黃玉山校長更為活動致辭及主持抽獎,會上並有校友分享及花式搖搖表演。
早於1996年,年僅19歲的劉孝偉寫了他第一部電影劇本,自此投身電影界,後來更擔任導演及監製,參與過的電影逾40部。2007年他轉投青少年工作,以戲劇手法引導年輕人學習。雖然他能善用本業所長,但不久就覺得自己欠缺教學訓練。其後獲悉本校「教育碩士」課程開設戲劇教育科,於是欣然報讀,並於2010年取得學位,翌年又完成「戲劇教育專業文憑」。 回想修課經歷,他笑言:「好難讀!」教材不只量多而且艱深,他不敢怠慢,勤懇應對。他欣賞戲劇教育科糅合理論與實踐,從中了解到建構式學習能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領悟更深:「我以這種模式做生死教育,引領年輕人接觸殯儀業人士、瀕死病人,他們取得了經驗、感受後,才撰寫劇本及演出,體會格外深刻。」 既施教,亦受教,他也從學習中建構人生。成長以來迭經起落,2005年跌至低谷,他選擇進修:「學習讓我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從而確定方向,重整人生。」取得教育碩士後,他全職執教副學士課程,毋忘寓教於戲的初衷,三年間帶領學生籌演三部話劇,並製作一部獨立電影。2013年更離開安舒區,帶着三位學障學生成立慈善機構主力場,全力推動青少年戲劇教育。 去年籌拍探討生死議題的電影《告別之前》,延續把戲劇與教育結合的精神,同時又為有志加入電影行業的學生打開一道門。電影開拍前,他與多間院校的電影學會及電影系合辦製作及演員訓練班。公開大學的同學也有參與,更獲取錄加入攝製團隊。 曾先後擔任編劇、教師及社工,劉孝偉自言殊途同歸,都是把個人的信念傳遞開去。他寄語學弟妹,現時業界一片景氣,具創意者不愁無機會,但成功的電影人必須以無盡的熱誠擁抱工作,大家若要入行,應先問問自己「是否願意全情投入?」
將戲劇教育引進公開大學,始於教育及語文學院副教授舒志義博士。 本港於2000年進行教育改革時把戲劇帶進中小學課堂,舒博士是當時參與課程設計和師資培訓的專家學者之一。他在2007年加入本校,後來向學院自薦開辦戲劇教育課程,一直任教至今。 顧名思義,戲劇教育就是通過戲劇進行教育:讓學生投入角色,用心感受其處境,從而深化所學。他解釋:「戲劇教育屬應用藝術,適合探討人際間情感、思想的課題,多用於教授人文學科和語文及進行生命教育。」本校課程的其中兩項作業要求學生帶領論壇劇場的演出及設計戲劇課堂,讓他們把理論實踐。
舒博士自中學初踏台板,便十分嚮往舞台表演。本來修讀理科,上大學時卻選上英語文學,陶醉在多姿多彩的故事世界中。畢業後當上雜誌編輯,之後欲轉行執教鞭,結果輾轉返回母校修讀碩士,卻碰上活躍於劇場的老師,受其啟蒙而負笈英國進修戲劇教育。舒博士自此與戲劇結下不解緣,至今仍熱情未減。他說:「戲劇內容富娛樂性,讓人體味到不同的情感。」就是這份感染力,戲劇能吸引不同年齡、背景的群體,甚至產生治療效果。去年他進行病態賭徒康復者的「人種誌戲劇」研究,正好說明這點。 劉孝偉是他任教本校戲劇教育課程的首批畢業生之一。無獨有偶,舒博士早前亦參與以生死教育為題的舞台劇製作。師生二人分別在大銀幕和舞台上,運用戲劇的力量誘發對生命的反思,媒界雖不同,但信念脗合。 早前榮獲「校長傑出教學獎」的舒博士深感榮幸和欣慰:「這顯示大學認同戲劇教育的價值和互動教學的效能。」他期望大學能持續發展戲劇教育課程,並完善相關教學設施。
創意廣告與媒體設計高級講師吳麗嬋先後於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公關及廣告學士及巿場學碩士學位,歷任多家4A’s廣告公司,作品曾獲「香港廣告商會創意大獎」、「時報華文廣告獎」及「龍璽創意獎」嘉許。加入公開大學前,曾任教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護理及健康學課程講師吳綺雯於香港理工大學先後取得護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現為該校的博士研究生。她主要研究過渡期照護及紓緩護理。加入公開大學前,她曾在醫院管理局任職。
部門: 公共事務部 ( pau@ouhk.edu.hk ) 更新日期: Mar 0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