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動終身學習為使命
公開大學於1992年成立持續及社區教育中心,專門開辦專業和持續教育課程。中心於2000年正名為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成為本校五個學院之一。學院早年主要開辦基礎學科以支援大學本部的遙距課程,至1998年明確地以「推動終身學習」為使命,致力提供進修機會,以協助不同背景和年齡人士提升自我及發展事業。目前學院開辦的課程包括:專業課程、全日制課程、與海外院校合辦的學位課程及社區學習課程。
專業課程
學院開辦或與不同機構合辦專業及實用課程,以在職的有志人士為服務對象,涵蓋內容廣泛,部分課程更是全港首辦。

|
|
全日制課程
學院在2000年開辦首個全日制課程─毅進課程,將服務推廣至青年人,其後又先後推出全日制副學士先修、文憑及高級文憑課程等。

|
|
|
|
與海外院校合辦的學位課程
學院首個海外「會計學碩士」課程,於1996年與澳洲科廷科技大學合作推出,其後與英國及內地大學合辦法律、中醫藥、商業管理、會計、時裝設計、心理學及流行音樂等學位課程,為有志深造及爭取更高學歷的人士提供進修渠道。

|
|
社區學習課程
學院透過社區學習計劃,鼓勵不同年齡、背景人士持續進修。學院與婦女事務委員會自2004年起合辦「自在人生自學計劃」,協助婦女發掘潛能;又自2009年起,透過「香港公開大學長者學苑」,為六十歲以上長者提供進修機會。過去十年,學院定期舉辦「終身學習、齊創未來」公開講座,向公眾人士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

|
「藍海策略」
院長呂汝漢教授表示:「學院由於成立不久,規模較小,為了增強競爭力,我們早於2000年就開始採用『藍海策略』,即開拓無人競爭的新市場,開辦創新、獨特的課程。」
呂汝漢教授續稱,當年學院推出全港首個電子商貿專業課程,反應熱烈,大小機構紛紛跟風開辦同類課程,為學院開創了一個成功的先例。其後學院推出餐酒品評、機艙服務、電台主持、腎科護理等全港首創課程,都是本着這種創新求進的理念。憑藉無比創意,學院不少首創的課程皆能引領市場風氣之先。
發展一日千里
「藍海策略」的成功,令學院收生人數穩步上揚,而推出毅進課程,亦令年青學生人數迅速增長;在2007年開辦全港首創的「紀律部隊實務」毅進課程,更創下全港最多學生報讀的單一毅進課程紀錄。
這些驕人的成績加速了學院的發展步伐。學院先後成立了全日制課程學部和非本地課程學部,以擴展本地及海外全日制學位及非學位課程。另外,為了配合首屆中學文憑試,學院會於今年9月推出毅進文憑課程。
此外,學院自2005年起推出首個「行業合作模式」項目後,積極與不同業界的知名機構合作開辦相關課程,例如與國泰航空有限公司合辦「機艙服務專業文憑」、與香港話劇團合辦「舞台表演專業證書」等。
二十年間,學院課程數目不斷增加,收生人數亦逐年遞增。目前,學院累計報讀人次已超過三十萬。
增繕設施 優化行政制度
為應付不斷上升的學生人數,學院先後於上環、九龍灣及荔景增設教學中心,並開設時裝工作室、心理實驗室等教學輔助設施,以配合不同課程的需要。
學院亦得到大學管理層的全力支持,因應學院運作的特性和需要,准予實行儲備制度,使之能彈性運用資源,大大提升行政效率;同時又採用獨立的薪酬獎勵制度,有效增加員工的積極性。
展望將來
二十年來,學院開辦的課程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現時超過140個課程獲資歷架構認可,逾160個課程可獲持續進修基金發還款項,「自在人生自學計劃」更於今年獲特區政府納入為常規撥款項目。由此可見,學院在提供優質課程和推動終身學習上都備受肯定。
談到學院未來的發展,呂汝漢教授以砌積木來作比喻,「我們因應社會不斷的轉變和需要而增設不同課程。未來,我們仍然會秉持一貫的理想和使命,精益求精,發展更多切合社會需求的優質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