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說話不太靈光,就把想說的寫下來。網誌流行的時候,就常在HK Blog「發表」文章,那時的點擊率還挺高的,年少輕狂,難免沾沾自喜。後來我投散文到明報自由談,寫小說是為了和同學一起參加徵文比賽,那算是第一篇吧,心裏覺得蠻有趣,再來就寫了一篇長篇的,至今仍藏在抽屜裏。 為什麼會寫《1院,請進場》呢?當時,同事鼓勵我參加徵文比賽,那時還剩下不到一週的時間,看着「生活」這個主題,寫身邊的人和事似乎比較容易下筆,那就寫一個關於戲院兼職的故事吧!故事人物在我眼中是「千奇百怪」,有微薄薪金卻酷愛名車的,也有勇於對抗不公現狀的,他們鎔冶在這個「中轉站」裏,訴說各自對將來的憧憬。那是現今年青人的普遍面貌吧!似是安於現狀,又似是鼓噪徬徨。 入讀公開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學士課程給我很多啓發,當中的新聞寫作和現當代散文科目,講求資料的搜集和分析能力,讓我明白小說是需要從多方面吸收素材作養分。老師們也都樂意和學生交談,使我對學習更感興趣,為我的寫作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黎慧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