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榮譽文學博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重臨公開大學

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莫言自2012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未曾踏足香港。今年12月2日,莫言應本校邀請重臨公開大學,主講以「幻覺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為題的公開講座,吸引逾700文化界、學術界和公眾人士,及本校和十多間中學的師生出席,令本校大禮堂及兩個進行直播的演講廳均座無虛席,蔚為文壇一大盛事。
傑出學生重訪母校 獲頒校董會獎章
莫言是首位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本校卻早於2005年向莫言頒授榮譽文學博士榮銜,肯定他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今年正值公開大學創校25周年,莫言重訪母校期間,除舉行講座及與劉再復教授對談外,亦與本校人文社會科學院數十位學生茶聚,漫談其創作歷程和心得,誠然本校銀禧校慶的壓軸節目。本校又設晚宴宴請莫言伉儷,獲邀參與的還有本港學術文化及報界等數十位知名人士。
為了隆重其事,本校圖書館及人文社會科學院在舉行講座前一個月已合辦多項活動,包括莫言作品及相關傳記和研究書展、「莫言小說的電影改編」講座,及由莫言名作改編的《紅高粱》電影欣賞。是次莫言公開講座由明報月刊及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協辦,商務印書館並於場內舉辦莫言作品展銷會。
講座當天,由黃玉山校長致歡迎辭。他表示希望莫言繼續支持母校,日後能再到公開大學演講授課,栽培新一代富創作熱誠的年輕人。講座後,校董會方正主席向莫言頒發校董會獎章,以示莫言為本校「傑出學生」,並表揚其非凡的文學成就。

莫言談幻覺現實主義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2012年底宣布莫言得獎時,讚揚他的作品「以幻覺現實主義手法,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融於一爐」。是次講座中,莫言以「幻覺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為題,引用其多部長、中篇小說為例,綜論其作品所蘊含的寫作奧秘。
莫言對委員會選用「幻覺現實主義」一詞深表贊同。他表示:「我作品裏夢幻的情節確實非常多」。他以《透明的紅蘿蔔》中的小孩和《爆炸》中的狐狸為例,透析其超越現實的寫作手法。談到其成名作《紅高粱家族》時,他說他把又熱又悶的高粱地「描寫得美輪美奐,彷彿人間仙境,這當然是一種幻覺」。其後他又以《天堂蒜薹之歌》裡的一匹跑來跑去的紅馬,具體清晰地說明「幻覺」與「現實」的結合:「因為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只有讓這匹紅馬跑來跑去,才能體現它的現實,為小說添上一線光芒。我說這匹紅馬象徵着愛情,象徵着美好生活的嚮往,代表着農村廣大的青年的理想,刪掉了,《天堂蒜薹之歌》就不成立。這樣的一匹馬,也是夢中的產物,幻覺中的產物。」
最後,莫言以幻覺、現實與生活的連繫作結:「幻覺與現實結合的寫作手法是植根於生活的,跟作家個人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儘管它有一些超越生活的地方,但它依然受到生活強大制約。如果作家要創造出超越性的作品,必須與時並進,與日新月異的中國建立起密切的聯繫,然後再加上幻覺的想像能力,才能寫出貼近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新作。」

劉再復教授:莫言成功的三個密碼
莫言發言後,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再復教授便與莫言交流創作心得。劉教授認為莫言的成功有三個密碼:大地的滋養、神魔寫作、鯨魚的風格和氣象。他說大地的山光水色和苦難給了莫言想像力和靈感;他敢於打破常規、舊套和教條,寫作手法「天才中帶有鬼才」;他又具有鯨魚一樣吞吐大浪的氣魄,讓他在作品中展示生命的大氣派與大氣象。莫言回應說他的創作其實都與他的故鄉和童年有密切關係。「我成為這樣一個作家,和我的童年是密切相關的,它不僅決定了我早期創作的風貌,而且決定了我早期小說的內容,很多都是我的親身感受。」縱然如此,他認為一個作家的創作必須隨年齡而不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