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誠之心 成事之本
梁智仁校長臨別贈言
於3月底榮休的梁智仁校長,在1月21日舉行的團年聚餐上,獲校董會方正主席頒發「十年長期服務獎」。他在致辭時感謝同事們多年來的支持和鼓勵:「這是我最後一次以校長身份參加團年聚餐,十分感謝同事們這十年來對大學和對我本人的支持。在過去的25年裏,大家努力不懈,齊心協力,為公開大學貢獻和付出,作為一所自負盈虧的院校,能做到今天的成績殊不簡單。正如剛才副校監和校董會主席所言,公開大學現正到達高峰。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謹記『赤誠之心,成事之本』,任何事情都會做得到,不久我們便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高峰。」
成功轉型 多元教育模式大學
2003年,梁智仁教授卸下醫生袍,離開工作了38年的香港大學,成為本校第四任校長。當時公開大學正面對遙距學生人數顯著下跌的挑戰,梁校長憑藉一顆赤誠之心,決心將本校發展成為多元教育模式的大學,先後推出全日制、網上和混合學習模式的課程,成功將劣勢逆轉。
十年間,本校全日制課程學生已由250人急升至現時7,000人,而遙距課程亦繼續穩步發展,並維持每年約12,000名學生;此外,本校亦有不少網上學習和混合學習模式課程的同學。梁校長形容這現況對本校而言是最平衡、健康的發展。「若有人問我在執掌公大十年間,最感到自豪的是什麼,我會說是能夠成功將公開大學轉型為一所多元教育模式的大學。」
擴建校園 學習環境更趨完備
學生人數持續上升,大學設施不敷應用,梁校長一直為擴建校園籌謀。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要向政府爭取用地發展殊不容易,但在他的領導下,公開大學以赤誠和決心,十年間先後建成了一棟12層高的第二期校舍及位於忠孝街的銀禧學院;另外又開設葵興教學中心,為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增置三倍可用空間。校園的迅速擴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亦大大豐富學生的大學生活。
寄語學生 關心社會敢於表達
然而,梁校長認為對一所大學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而他們畢業後在社會上的表現正正就是大學的標誌。「公開大學提供優質的教育,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足以應付未來的種種挑戰。離開校園後,他們要在社會上發揮作用,對社會事務要有自己的見解並敢於表達;簡言之,就是要關心社會。」
十年服務 難忘公大美好回憶
服務十年四個月,梁校長表示為自己能夠成為公開大學的一員引以為傲。去年12月9日,梁校長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畢業典禮,致辭時他祝願畢業生前程錦繡之餘,亦表達了對公開大學的情感:「在人的一生中找到理想的事業並非易事。本人幸運地能夠擁有兩份自己非常熱愛的事業。首先是在香港大學的醫學院,其後則是在這裏─香港公開大學。在離開公大後,我將出任醫院管理局主席,繼續服務社會。回望過去,與大家所度過的十年,實在非常難忘,能喚起我很多美好的回憶。」
|